产品施用相关

1.  产品施用时间和方式对水体有无影响?天气,气候,温度,pH 的变化对产品有无影响?无风时怎么施用?

 

使用时间和方式对水体无影响。但对蓝藻的繁殖有影响,我们推荐在早上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施用产品,因为此时蓝藻

上浮,加大产品与蓝藻的直接接触,杀灭效果更快(程序性细胞死亡需要的时间久一些);另外蓝藻刚上浮还没有过

多的繁殖,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品用量,节省成本。

 

天气、气候、温度和 pH 值对产品施用均无影响。产品的用量主要看蓝藻的水平。从数据分析,一般而言温度越高蓝

藻越易繁殖,而蓝藻暴发会导致水体的 pH 值升高。数据是有一定的关联性的。

 

无风时如要求速效需要用船尽量均匀布撒在蓝藻聚集区域;如无速效要求则将产品投入水中即可。

 

2.  此技术比较适合的是小型的不具备饮用水功能的景观水体,不适合太湖这种有众多饮用水源地的大型湖泊,一则承担

 

不起不可控的风险,二则即使不考虑前者影响也承受不起天量的使用成本。

 

我们的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限水体面积,不限形状。目前蓝藻问题最难解决的也是大面积水体的治理。我们的产品

对环境没有二次危害/污染,而且是局部使用,用量极低,几乎不存在“不可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就是治理过程中

产品量不足,无法将蓝藻控制在低水平而暴发。

 

饮用水水源地:这个产品完全可以用在水源地,可以做到控制蓝藻所产生的藻毒素一直处在危险值以下,让水源地成

为真正的“水源”,而不是蓝藻暴发后只能停止取水或不再适合取水。

 

成本的问题:目前太湖用来治理蓝藻的预算非常高,如果用我们推荐的预防性治理相信可以承受。

 

3.  治理时如需围隔,围隔深度为多少?

 

不同种类的蓝藻活跃在水体的不同深度区域,如微囊藻聚集在水体表面,底栖蓝藻则潜伏在水体下层区域,弥散型蓝

藻分布在整个水体。大部分比较常见的蓝藻都处于水体的中上层,常规围隔可以起到不错的拦截效果,围隔的深度设

置建议依据水体中主要蓝藻类型来综合考虑。

 

4.  一般而言均匀布撒效果是不是更好一些?跟一次性撒入的区别?

 

均匀布撒会更快反应,杀灭蓝藻更直观;一次性撒入会形成团块,在水体中缓释需更长时间,作用持久性更好。

 

5.  怎样预报蓝藻暴发,有可行的方案吗?

 

提前较长时间预警目前没有好的方法,主要还是要靠数据,历史数据可做参考。我公司开发的卫星图像系统湖卫瞰可

以及时准确的判断蓝藻发生情况,可用于短期预警。如结合湖卫氧治理,可达到水体无蓝藻暴发的目的。

 

6.  大面积水体测试叶绿素以什么样的数据为准,怎样布点采样?

 

叶绿素 a 可以用作代表蓝藻水平的指标,但并不完全准确。只有在蓝藻暴发过的水体作为替代值。采样点越多数据越

准确,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多的布点。

 

 

7.  目前接触的水体发现不只水体表面有蓝藻,水体中间及水体下部也有蓝藻,如何做好维护?

 

湖卫氧通过接触可以杀灭水体表面的蓝藻,水体中间及下部的蓝藻需要通过 PCD 来杀灭。只要持续使用产品维护,水

体中任何部位的蓝藻都会通过 PCD 很好的控制。

 

8.  对于无法封闭的河道(长期流动),有什么好的治理及维护方法,如何控制维护用量。

 

由于蓝藻的出现一定是在流速很慢的河道,因此,湖卫氧完全可以使用,在河流上游/上风口或者蓝藻聚集区施用,会

取得很好的效果。

 

9.  肉眼看不到聚集,是否继续用产品?如何依据水质数据使用?剂量怎么掌握?  

 

当肉眼不可见时(专业人士观察)一般可不用产品。通过感官,水体透明度,蓝藻细胞量、藻毒素和异味等因素综合

判断治理情况。有实验室数据支撑更好,如叶绿素a 小于 10μg/L,藻毒素小于 1 μg/L,细胞数少于 2 万个/L,基本

无需治理。后续维护有实验条件参考以上标准执行,无条件根据肉眼观察聚集情况使用产品,用量以1-5 公斤/公顷

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