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治理现场
7月6日,在合肥蜀山区黑池坝,工作人员利用一种名为“湖卫氧”的缓释剂和一台蓝藻监测仪进行了蓝藻治理和检测。这是由合肥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的蓝藻“在线监测+治理”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该种蓝藻治理新模式主要是通过“靶向”追击蓝藻,开启蓝藻“自我毁灭”模式,以期达到有效治理蓝藻的目的。目前,黑池坝是合肥首处新模式试点。
“靶向”追击蓝藻 开启蓝藻“自我毁灭”模式
在试点现场,工作人员先将湖卫氧倒入水中,倒入完毕后,湖卫氧会浮出水面,经过半小时与水体的融合之后,工作人员提取了湖水,并放入蓝藻监测仪进行检测。
“一旦将湖卫氧放入湖区,它会‘靶向’追击蓝藻。简单来说,就是给湖卫氧安排一个任务:‘寻找’并‘消灭’蓝藻。”合肥中科环境监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翔介绍,而‘消灭’蓝藻就需要利用湖卫氧的强氧化性杀灭蓝藻细胞,并给蓝藻细胞不断的刺激而引发程序性细胞死亡,从而让蓝藻种群“自我毁灭”。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使用后,即使水体已经检测不到产品,但新生蓝藻细胞依然会持续处于“自我毁灭”机制中。
湖卫氧与湖水进行融合后,就可以采样,然后使用蓝藻监测仪进行检测了。“我们所使用的蓝藻监测仪,是拥有无人机、藻类分析仪等一体化监测设备,该监测仪能分析水体蓝藻的发展趋势,还可发出预警。”张翔说。
试点已开展
大约两周后能看到初步效果
蓝藻问题在全球尚属难题,是科研人员攻克的重点领域。
“目前,我国以生物菌剂投放、化学方法、人工打捞为主要治理方式,但这些方式存在打捞速度慢、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治标不治本等瓶颈。”张翔说,在对水体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时,通常以安全性为主要原则,以对水体的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和破坏为底线。
据介绍,蓝藻治理重在预防,此次试点的“监测+治理”则是一种统筹治理。蓝藻检测仪可提供常态化的监测、水样分析和大数据模型监管,是一种低成本日常维护模式,再结合缓释剂灭杀,可为解决蓝藻暴发提供方案。湖卫氧入水后会产生水与氧气,对水体不会造成污染。
此外,湖卫氧可随着风和水流漂移,逐渐汇集到蓝藻聚集处,因此同样适合大面积水体治理。
“大约两周后,就可以看到此次治理的初步效果了。”张翔说,通过此次试点,我们团队可以通过检测收集和分析出相关数据,从而进一步完善治理模式,为下一步新模式的推广使用做好准备。